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5-09-30 来自: 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 浏览次数:13714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及代码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
专业代码:700206
二、入学要求
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全日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所属专业大类(代码) | 交通运输大类(70) |
所属专业类(代码) | 道路运输类(7002) |
对应行业(代码) | 汽车修理与维护(8111) |
主要职业类别(代码) | 汽车维修工(4-12-01-01) |
主要岗位(群)或技术领域 | 汽车维修服务(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维修接待) |
职业类证书 | 汽车运用与维修 |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能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技能文明,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数字素养、职业道德,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和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扎实的文化基础知识、较强的就业创业能力和学习能力,掌握本专业知识和技术技能,具备职业综合素质和行动能力,面向汽车修理与维护行业的汽车机电维修、汽车维修接待等岗位(群),能够从事汽车使用、维护、检测以及修理等工作的技能人才。
(二)培养规格
本专业学生应全面提升知识、能力、素质,筑牢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类通用技术技能基础,掌握并实际运用岗位(群)需要的专业技术技能,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总体上须
达到以下要求:
1、坚定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深厚的爱国情感和中华民族自豪感。
2、掌握与本专业对应职业活动相关的国家法律、行业规定,掌握绿色生产、环境保护、安全防护、质量管理等相关知识与技能,了解相关行业文化,具有爱岗敬业的职业精神,遵守职业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具备社会责任感和担当精神。
3、掌握支撑本专业学习和可持续发展必备的语文、历史、数学、外语(英语等)、信息技术等文化基础知识,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与科学素养,具备职业生涯规划能力。
4、具有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字表达能力、沟通合作能力,具有较强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学习1门外语并结合本专业加以运用。
5、掌握汽车机械常识、汽车电工电子基础、汽车发动机结构和工作原理、汽车底盘结构和工作原理方面的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6、掌握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检测仪器设备的选择原则和使用方法等技术技能,具有正确选择并熟练使用汽车维修常用工具、量具及检测仪器设备能力。
7、掌握专业技术资料的查阅方法和途径等技术技能,具有阅读汽车维修设备使用说明书和汽车维修技术资料能力。
8、掌握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车身等系统的清洁、检查、润滑、紧固、调整和更换等技术技能,具有汽车维护作业能力。
9、掌握汽车发动机总成的拆装与更换及其零部件的拆装、检测与更换等技术技能,具有汽车发动机总成维修能力。
10、掌握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检查、测试及其零部件和电路的检测、修理和更换等技术技能,具有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维修能力。
11、掌握汽车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制动系统及其控制系统的检查、测试、调整,线路检测与修理,总成修理与更换等技术技能,具有汽车底盘及底盘控制系统维修能力。
12、掌握汽车车身电气设备的拆装、检测、修理、更换及其电路的检测、修理和更换等技术技能,具有汽车车身电气设备及其电路维修能力。
13、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具有适应本行业数字化和智能化发展需求的基本数字技能。
14、具有终身学习和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掌握身体运动的基本知识和至少1项体育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卫生习惯和行为习惯;具备一定的心理调适能力。
16、掌握必备的美育知识,具有一定的文化修养、审美能力,形成至少1项艺术特长或爱好。
17、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具备与本专业职业发展相适应的劳动素养,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弘扬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主要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
(一)公共基础课程
序号 | 课程名称 | 课程目标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
1 | 语文 | 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思想感情,使学生进一步提高正确理解与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提高科学文化素养,以适应就业和创业的需要。指导学生学习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掌握日常生活和职业岗位需要的现代文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形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 |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该达到的基本要求;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
2 | 数学 | 使学生进一步学习并掌握职业岗位和生活中所必要的数学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计算技能、计算工具使用技能和数据处理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分析与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引导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实践意识、创新意识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与创业能力。 |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和应达到的基本要求;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和安排教学;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 |
3 | 英语 | 帮助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基础知识,培养听、说、读、写等语言技能,初步形成职场英语的应用能力;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帮助学生掌握学习策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引导学生了解、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培养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基础性内容;职业模块是适应学生学习相关专业需要的限定选修内容;拓展模块是满足学生个性发展和继续学习需要的任意选修内容,教学时数不做统一规定。 |
4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学生能够正确认识中华民族近代以来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发展进程;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认清自己在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目标中的历史机遇与使命担当。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创立、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踏上新征程、共圆中国梦。 |
5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了解心理健康、职业生涯的基本知识,树立心理健康意识,掌握心理调适方法,养成自立自强、敬业乐群的心理品质,提高应对挫折与适应社会能力,为就业创业创造条件。 | 时代导航、生涯筑梦;认识自我、健康成长;立足专业、谋划发展;和谐交往、快乐生活;学会学习、终身受益;规划生涯、放飞理想。 |
6 | 哲学与人生 | 学生能够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认识世界,正确认识社会问题,分析和处理个人成长中的人生问题,在生活中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 | 立足客观实际,树立人生理想;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
7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学生能够理解全面依法治国的总目标;能够掌握加强职业道德修养的主要方法,初步具备依法维权和有序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做恪守道德规范、遵法学法守法的好公民。 | 感悟道德力量;践行职业道德基本规范;提升职业道德境界;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维护宪法尊严;遵循法律规范。 |
8 | 历史 | 中等职业学校历史课程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培养学生历史课程核心素养。 | 主要介绍了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还有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 |
9 | 体育与健康 | 全面提高学生身体素质,发展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体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使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和运动技能,增强体育锻炼与保健意识,了解一定的科学锻炼和娱乐休闲方法;注重学生个性与体育特长的发展, | 主要包括运动参与、运动技能、养成良好的、科学的体育锻炼习惯。具有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体育活动合理安排锻炼时间,基本掌握或完成所学项目的运动技术,较为熟练地掌握一两项球类技战术、体操项目、田径运动技能、及一两套舞蹈或健美操。 |
10 | 艺术 | 通过艺术学习和艺术活动,进一步学习艺术知识和技能,了解不同艺术类型的表现形式、审美特征和相互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培养艺术鉴赏兴趣;能依据文化情境,分析、判断、评价有关艺术作品、现象及活动,增强对艺术的理解与分析评判的能力。 | 本课程由基础模块和拓展模块两部分构成,基础模块包括音乐与美术,拓展模块包括满足学生艺术特长发展和兴趣爱好、职业生涯发展和传承民族传统艺术等多元化需求内容。 |
11 | 劳动教育 | 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课程,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发展。培养学生的劳动意识和劳动技能,让学生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掌握一定劳动技能和职业素养。通过实践性的劳动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培养具有专业技能的职业人才。 | 1.劳动技能培训。包括手工制作、机器操作、维修保养等方面。2.职业素养教育。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意识、职业行为等方面的内容。3.劳动实践活动。比如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勤工俭学等,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体验和成长。 |
12 | 信息技术 | 要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在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相关课程的基础上,通过理论知识学习、基础技能训练和综合应用实践,全面提升中职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化职业能力。 | 基础模块中计算机操作的基本技能,具有文字处理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信息获取、整理、加工能力。 |
13 | 经典诵读(校本) | 弘扬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加强优秀文化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和道德素质,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 | 主要包括诗经、唐诗、宋词和现当代的诗歌散文。 |
(二)专业课程
1、专业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内容和教学要求 |
1 | 汽车机械常识 | 该课程包括学习互换性与尺寸测量、汽车材料、汽车机械工作原理、汽车拆装。要求学生能够利用所学知识计算零件极限尺寸判断配合类型;掌握材料的力学性能;能够分析汽车机械所用机械传动;掌握汽车维修中工量具维护和保养方法。 |
2 | 汽车文化与概论 | 该课程涵盖汽车发展史,汽车品牌文化,汽车设计艺术,汽车运动文化等方面。要求学生介绍汽车文化基本概念,分析其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汽车文化素养,拓宽其文化视野。 |
3 |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 该课程内容包括概况介绍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应用包括基础电路知识,电子元器件认识、汽车电路分析正确使用仪器仪表、电磁学原理等。要求学生掌握安全用电的一般常识;掌握万用表的使用方法;掌握汽车电路特点及电路常用元件符号;掌握电磁感应原理;了解二极管的外形及特性。 |
4 | 汽车发动机与底盘拆装 | 该课程包括学习汽车的基本构造与工作原理;掌握汽车主要系统功能主要设备与部件组成分类;了解个部件拆装检测步骤和方法。要求学生清楚各系统的构成;了解主要设备与部件工作原理;了解检测维护周期步骤和方法。 |
2、专业核心课
序号 | 课程涉及的 主要领域 | 典型工作任务描述 | 主要教学内容与要求 |
1 |
汽车定期维护 |
车身等系统的清洁、检查、润滑、 紧固、调整和更换作业 | ③ 掌握汽车相关零部件的检查、润滑、 紧固、调整和更换。 ④ 能完成汽车 40000 km 以内的维护工作。 ⑤ 能进行空调制冷剂回收与加注、车轮 换位、汽车尾气排放检测等车辆维护作业 |
2 |
汽车发动机机 械检修 | 依据检修工艺规范,遵守安全作业 及 5S 的工作要求,在举升机工位及 总成大修间,使用通用工具、发动机 机械维修专用工具、设备和汽车维修 资料等,完成待维修车辆发动机机械 方面的维护、小修或大修工作 | ① 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 系统、冷却系统等发动机机械系统的结构、 组成和工作原理。 ② 能熟练运用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发动机 机械系统零、部件的技术状态。 ③ 能对有故障的零、部件进行调整、修 理、更换 |
3 |
汽车发动机控 制系统检修 | ① 依据检修工艺规范,遵守安全 作业及 5S 的工作要求,在举升机工 位及总成大修间,使用通用工具、发 动机电器维修专用工具、仪器、仪表、 设备和汽车维修资料等,完成待维修 车辆发动机电器及其电路的就车检 查、更换、解体装复、修理和测试。 ② 依据检修工艺规范,遵守安全 作业及 5S 的工作要求,在举升机工 位或配合路试检查,以经济的方式 按照专业要求,使用通用工具、发 动机控制系统常用检测仪器设备和 汽车维修资料等, 完成待维修车辆 发动机控制系统的检测与维护工 作,单个传感器、执行器以及相应 电路的检查、拆卸和安装 |
① 掌握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等发动 机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② 掌握电控发动机供油、点火、进排气、 自诊断等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③ 能运用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发动机电器 和控制系统的零、部件及其电路。 ④ 能使用手持式诊断仪读取故障码、数 据流以及对发动机控制系统进行主动测试 确认维修项目 |
4 |
汽车传动及控 制系统检修 | 依据检修工艺规范,遵守安全作 业及 5S 的工作要求,在举升机工位 及总成大修间,使用通用工具、专 用工具、仪器和汽车维修资料等, 完成待维修车辆传动系及其控制系 统的检查、测试、调整,线路检测 与修理,总成修理与更换 | ① 掌握汽车传动系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② 掌握自动变速器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工 作原理。 ③ 能拆卸、装配和检验离合器、变速器、 差速器、传动轴等总成。 ④ 能完成变速器总成的更换。 ⑤ 能正确使用、维护和就车检测自动变 速器及其控制系统 |
5
|
汽车行驶与转 向及控制系统 检修 |
依据检修工艺规范,遵守安全作 业及 5S 的工作要求,在举升机工位 及总成大修间,必要时配合路试, 使用通用工具、专用工具、仪器和 汽车维修资料等, 完成待维修车辆 行驶与转向及其控制系统的检查、 测试、调整、线路检测与修理、总 成修理与更换 | ① 掌握汽车行驶系统、转向系统的结构 和工作原理。 ② 掌握汽车电子助力转向系统、电控悬 架系统以及车道保持辅助系统的结构和工 作原理。 ③ 能拆卸、装配和检验汽车行驶系统、 转向系统各总成部件。 ④ 能完成汽车四轮定位的检查和调整, 能完成汽车轮胎动平衡的检查和调整。 ⑤ 能运用汽车检测设备检查电子动力转 向系统、电控悬架系统 |
6 |
汽车制动及控 制系统检修 |
依据检修工艺规范,遵守安全作 业及 5S 的工作要求,在举升机工位 及总成大修间,必要时配合路试, 使用通用工具、专用工具、制动测 试台和汽车维修资料等,完成待维 修车辆制动及其控制系统的检查、 测试、调整,线路检测与修理,总 成修理与更换 | ① 掌握汽车制动系统 的结构和工作原 理。 ② 掌握汽车防抱死制动系统(含车身稳 定系统)、电子驻车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 原理。 ③ 能拆卸、装配和检验汽车制动系统各 总成部件。 ④ 能完成汽车制动性能的检测。 ⑤ 能运用汽车检测设备检查汽车防抱死 制动系统、电子驻车制动系统 |
7 |
汽车车身电气 设备检修 | 依据检修工艺规范,遵守安全作 业及 5S 的工作要求,在举升机工位 及总成大修间,使用通用工具、仪 器、仪表、设备和汽车维修资料等, 完成待维修车辆车身电气设备及相 应电路的拆装、检查、测试、调整 和更换 | ① 掌握汽车照 明(含智能灯光控制系 统)、仪表、中控门锁、天窗、雨刮、安全 气囊、车载网络等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 ② 能正确运用汽车电路图、维修手册。 ③ 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用工具 及检测设备拆卸、检查、测试、装配和调整 车身电气设备各总成部件 |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每学期为20周,即每学年40周教学时间,除去军训,入学教育和考试占用时间等,有效教学时间为每学期18周,周课时为40学时,(8学时/天*5天=40学时),三年总学时为4320课时。(40学时/周*6学期=4320学时)。
公共基础课总1386学时,占总课时32%的,专业课总共2214学时,占总学时51.25%。其中专业实训课程1530学时,岗位实习720学时,实践性教学学时=实训课程1530+岗位实习720=2250,实践性教学学时/总学时=2250/4320=52%,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数52%。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
1、队伍结构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等职业学校教师专业标准》和《中等职业学校设置标准》的有关规定,我校进行教师队伍建设,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学生数与专任教师数比例不高于20∶1。本专业专任教师32人,其中专业课教师13人,文化课教师1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达到94%。专业教师专业对口率100%。专业教师普遍参加教学改革课题研究、教学竞赛、技能竞赛等活动。平均每年到企业实践不少于1个月。
2、专业带头人
宋向帅,具有汽车电器维修高级工证书,精通汽车发动机、底盘、电气设备、新能源等系统维修技术,能解决复杂的汽车故障问题。
3、专任教师(部分)
姓名 | 学历 | 所学专业 | 职称 | 任教学科 | 资格证书 |
杨晓峰 | 本科 | 数学与应用数学 | 高级讲师 | 数学 | |
陈鹤 | 本科 | 汉语言文学 | 讲师 | 语文 | |
孟庆芳 | 本科 | 英语 | 助理讲师 | 英语 | |
宋向帅 | 本科 | 汽车服务工程 | 助理讲师 | 汽车文化 | |
裴正浩 | 本科 |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 助理讲师 | 汽车材料 | |
张昊男 | 本科 | 机械制造工艺教育 | 助理讲师 | 机械基础 |
4、兼职教师(部分)
姓名 | 学历 | 所学专业 | 任教学科 | 资格证书 |
胡一凡 | 本科 | 汽车服务工程 | 汽车维修专业课 | 汽车维修高级技工证书 |
石建鑫 | 大专 | 汽车服务工程 | 汽车维修专业课 | 汽车维修高级技工证书 |
(二)教学设施
1、专业教室
该专业教室需满足理论教学与实操实训结合的需求,配备足够工位的汽车实训台架、整车及拆装工具,涵盖发动机、底盘、电器等系统设备;设置多媒体教学区,配备投影仪、维修资料查询终端;通风、照明、供电及消防设施符合安全规范,划分拆装区、检测区等功能分区;张贴设备操作规程与安全警示,预留车辆进出通道,满足理实一体化教学及技能训练要求。
2、校内实训基地
本专业建有汽车运用与维修综合实训基地,功能描述具体如下:
序号 | 功能描述 | 配置 |
1 | 钳工实训 | 配备工作台、台虎钳、台式钻床等设备设施,用于锯削、锉削、钻孔等实训教学。 |
2 | 汽车电工电子 | 配备电工电子基础实验盒、汽车基础电路实验盒、电磁学基础实验盒等设备设施,用于电路基本连接和检测、电子元器件检测等实训教学。 |
3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 配备发动机解剖台架、发动机总成及拆装翻转台架、发动机起动试验台架等设备设施,用于汽车发动机拆装、发动机部件检修等实训教学。 |
4 | 汽车底盘实训 | 配备汽车底盘各总成实物解剖教具、汽车传动系实训台架、转向系实训台架、制动系实训台架、汽车防抱死制动实训台架、电子驻车制动实训台架、电子动力转向实训台架、电控悬架实训台架、四轮定位仪、轮胎动平衡仪、扒胎机等设备设施,用于汽车底盘拆装、底盘部件检修、车轮定位、底盘电控系统检修等实训教学 |
5 |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修 | 配备汽车起动机发电机试验台、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架、汽车手持式诊断仪、汽车专用示波器、万用表等检测仪器等设备设施,用于汽车发动机电器与控制系统拆装、部件功能检查、电路检测、发动机性能检测等实训教学。 |
6 |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 | 配备车身电器实训台架、万用表、汽车检测试灯等设备设施,用于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拆装、部件功能检查、电路检测等实训教学。 |
7 | 汽车整车实训室
| 配备汽车整车、车辆举升机、废气分析仪、尾气排放回收装置、压缩空气供给站等设备 设施,用于汽车定期维护、汽车就车检查与维修等实训教学。 |
3、校外实训基地
我校本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可满足学生多方面需求:提供真实维修场景,提升实操能力;接触主流车型与设备,接轨行业技术;在技师指导下积累故障诊断经验;感受企业管理模式,培养职业素养;通过顶岗实践,衔接就业岗位,缩短适应周期。
序号 | 实训基地名称 | 描述 |
1 | 能为学生提供企业导师授课,以及汽车维修相关实习岗位,表现优秀的学生可能获得就业机会。 | |
2 | 零跑汽车有限公司 | 为学生提供汽车制造、装配、检验调试等专业知识学习机会,可让学生参与整车设计开发流程实践。 |
3 | 大众汽车有限公司 | 能学生提供汽车冲压、焊装、总装等生产工艺学习内容。同时,提供实训场地、企业导师指导,还会开展职业规划分享会,助力学生成长。 |
(三)教学资源
1、教材选用
严格按照国家规定,经过规范程序选用教材,优先选用国家规划教材和国家优秀教材。专业课程教材体现本行业新技术、新规范、新标准、新形态,并通过数字教材、活页式教材等多种方式进行动态更新。
2、图书文献配备
学校图书馆在专业相关资源储备上持续发力。大量购置汽车运用与维修领域的专业书籍,涵盖汽车构造、维修技术、故障诊断、新能源汽车技术等多个知识板块,为学生系统学习专业知识提供理论支撑。订阅多种汽车行业的权威期刊、杂志,如《汽车维修与保养》《汽车技术》等,让学生及时了解行业新动态、前沿技术与市场趋势,拓宽专业视野。
3、数字教学资源配置
引入专业教学软件,如汽车维修仿真模拟软件,学生可借此在虚拟环境中进行汽车拆解、故障诊断与维修操作,提升实践技能且避免实操风险;同时,配备电子图书资源、专业数据库,方便学生查阅资料、进行课题研究,满足不同学习场景与个性化学习需求,全方位提升教学效果与人才培养质量。
(四)教学方法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方法突出理实一体化,以实操训练为主导,结合案例教学、项目式学习,将理论知识融入维修任务中;采用分组协作、角色扮演等方式,模拟真实维修场景;借助虚拟仿真、多媒体演示辅助讲解复杂结构与原理;注重“做中学”,通过故障诊断、拆装调试等实操任务培养动手能力;兼顾技能标准化与问题解决能力培养,适配职业岗位需求,激发学生实操兴趣与职业素养。
(五)学习评价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习评价我们突出过程性与实践性,结合理论测试与实操考核,侧重维修技能、故障诊断等核心能力评估;采用任务完成度、小组协作表现、职业素养等多元指标,引入企业真实维修案例作为考核素材;注重形成性评价,通过日常实训记录、技能达标测试跟踪学习进展;评价标准对接职业资格认证与岗位需求,反馈结果用于改进学习与教学,兼顾技能提升与职业素养培育。
(六)质量管理
1、学校建立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保障机制,健全专业教学质量监控管理制度,改进了结果评价,强化了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吸纳行业组织、企业等参与评价,并及时公开相关信息,接受教育督导和社会监督,健全综合评价。完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堂评价、实习实训、毕业设计以及资源建设等质量保障建设,通过教学实施、过程监控、质量评价和持续改进,达到人才培养规格要求。
2、学校完善了教学管理机制,加强日常教学组织运行与管理,定期开展课程建设、日常教学、人才培养质量的诊断与改进,建立健全巡课、听课、评教、评学等制度,建立与企业联动的实践教学环节督导制度,严明教学纪律,强化教学组织功能,定期开展公开课、示范课等教研活动。
3、专业教研组织应建立线上线下相结合的集中备课制度,定期召开教学研讨会议,利用评价分析结果有效改进专业教学,持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4、学校建立了毕业生跟踪反馈机制及社会评价机制,并对生源情况、职业道德、技术技能水平、就业质量等进行分析,定期评价人才培养质量和培养目标达成情况。
九、毕业要求
根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的目标和培养规格,完成规定的实习实训,全部课程考核合格,准予毕业。
(一)修完本专业教学计划中全部课程并且成绩合格。
(二)完成本专业的实训课程并且成绩合格。
十、附录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教学安排表
课程 类别 | 课程名称 | 总 学 时 | 各学期周数、学时分配 | |||||
第一 学期 | 第二 学期 | 第三 学期 | 第四 学期 | 第五 学期 | 第六学期 |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18周 | |||
公共基 础课程 | 语文 | 270 | 3 | 3 | 3 | 3 | 3 | |
数学 | 270 | 3 | 3 | 3 | 3 | 3 | ||
英语 | 270 | 3 | 3 | 3 | 3 | 3 |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36 | 2 | ||||||
心理健康与职业生涯 | 36 | 2 | ||||||
哲学与人生 | 36 | 2 | ||||||
职业道德与法治 | 36 | 2 | ||||||
历史 | 72 | 2 | 2 | |||||
体育与健康 | 144 | 2 | 2 | 2 | 2 | |||
艺术 | 36 | 1 | 1 | |||||
劳动教育 | 36 | 1 | 1 | |||||
信息技术 | 108 | 2 | 2 | 2 | ||||
经典诵读(校本) | 36 | 1 | 1 | |||||
公共基础课共计 | 1386 | 20 | 20 | 15 | 13 | 9 | ||
公共基础课占总学时比例 | 1386/4320=32% | |||||||
理论 | 实训 | 理论 | 实训 | 理论 | 实训 | 理论 | 实训 | 理论 | 实训 | |||||||||
专业课程 | 专业基础课 | 汽车机械常识 | 324 | 3 | 6 | 3 | 6 | |||||||||||
汽车文化与概论 | 144 | 2 | 2 | 2 | 2 | |||||||||||||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 144 | 4 | 4 | |||||||||||||||
汽车发动机与底盘拆装 | 324 | 3 | 6 | 3 | 6 | |||||||||||||
专业核心课 | 汽车定期维护 | 144 | 1 | 7 | ||||||||||||||
汽车发动机机械检修 | 324 | 3 | 6 | 3 | 6 | |||||||||||||
汽车发动机控制系统检修 | 324 | 3 | 6 | 3 | 6 | |||||||||||||
汽车传动及控制系统检修 | 324 | 3 | 6 | 3 | 6 | |||||||||||||
汽车行驶与转向及控制系统检修 | 162 | 3 | 6 | |||||||||||||||
汽车制动及控制系统检修 | ||||||||||||||||||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 | ||||||||||||||||||
专业课程共计 | 2214 | 8 | 12 | 8 | 12 | 8 | 17 | 8 | 19 | 6 | 25 | |||||||
专业课程占总学时比例 | 2214/4320=51.25% | |||||||||||||||||
选修课 | 新能源概论 | |||||||||||||||||
汽车美容与装饰 | ||||||||||||||||||
选修课程共计 | ||||||||||||||||||
选修课程占总学时比例 | ||||||||||||||||||
岗位实习 | 720 | 40 | ||||||||||||||||
实践性教学学时(实训课+岗位实习) | 2250 | 12 | 12 | 17 | 19 | 25 | 40 | |||||||||||
实践性教学学时占总学时比例 | 2250/4320=52% | |||||||||||||||||
合计(公共基础课+专业课+岗位实习) | 4320 | 40 | 40 | 40 | 40 | 40 | 40 | |||||||||||
产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