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020-11-17 来自: 镇平县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 浏览次数:10611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目 录
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代码:082500
二、入学要求:
招生对象: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
三、修业年限:
学制:三年
四、职业面向
(一)行业背景及岗位需求
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作为“汽车后市场”的汽车维修及服务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旺盛。根据调查,全国汽车维修行业每年需要新增近 40 多万从业人员,在河南地区,每年新增约 2.5-3.0 万个相关工作岗位,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就业前景非常广阔。
(二)毕业生的就业范围与主要工作岗位分析
1、就业范围
(1) 4S 店 35%
(2) 汽车维修及服务企业 60%
(3) 其它行业 5%
2、主要职业岗位本专业毕业生面向汽车维修及服务行业生产第一线,可从事汽车维修、检测、技术服务及管理工作。其主要工作岗位是:
(1) 现代轿车、大中型运输车辆的维护与修理,汽车车身修复
(2) 汽车维修质量检验与性能检测
(3) 汽车维修企业业务管理
(4) 汽车技术服务、汽车营销
(5) 汽车运输管理,交通运输组织管理
五、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面向“汽车后市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与本专业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备汽车维修与检测方面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和较强的实际工作能力,具有创新精神,能适应汽车维修及服务企业生产、管理与服务一线工作岗位需要,主要从事汽车维修、汽车检测、汽车技术服务及管理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 文化知识要求
毕业生应具有相当于普通中专层次的文化知识,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水平。
2、 专业知识要求
(1) 熟悉机械制图知识,能绘制零件图和读懂复杂的装配图
(2) 具备汽车修理工艺中的机械加工、钳工、钣金工的基本技能
(3) 正确熟练使用专用工量具,能够操作常用保养及检修设备
(4) 合理选择零件修复方法、具备接受汽车新技术的能力并能应用
(5) 能够正确进行汽车一、二维护作业
(6) 熟练掌握汽车发动机的修理技能
(7) 能够进行汽车底盘、汽车电气及汽车空调的维修作业,并能够进行调试作业等
(8) 正确掌握汽车修前、修后的检验与测试方法;能够进行汽车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9) 具备检修汽车电控发动机及其它电控系统的能力
(10) 具备汽车维修企业技术服务及管理的能力
六、课程设置及要求
汽修专业技能综合实训(企业进行)
专业技能课
| 专业技能方向
|
| 专业选修课1汽车配件及仓库管理2汽车内外饰加装、美容3汽车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4其他
|
核心专业课
| |||
公共基础课
| |||
公共选修课1心理健康2其他
|
本专业课程设置分为公共基础课和专业技能课。
公共基础课包括德育课、文化课、体育与健康、公共艺术,以及其他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类基础课。
专业技能课包括专业核心课、专业(技能)方向课和专业选修课,实训实习是专业技能课教学的重要内容,含校内外实训、顶岗实习等多种形式。
(一)公共基础课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72 |
2 | 语文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248 |
3 | 数学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组»开设,并注重在取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248 |
4 | 英语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英语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248 |
5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大纲»开设,并注重在职业模块的教学内容中体现专业特色 | 72 |
6 | 体育与健康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体育与健康教学指导纲要»开设,并与专业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72 |
7 | 公共艺术 | 依据«中等职业学校公共艺术教学大纲»开设,并与实际和行业发展密切结合 | 36 |
(二)专业技能课
1、 专业核心课
序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文化(包含合作企业文化) | 1.了解汽车的发展历史,能简述汽车名人事迹,掌握汽车运动等相关知识,了解世界著名汽车公司和名车车标的相关知识 2.合作企业文化,所服务车系的汽车文化 | 72 |
2 | 汽车机械识图 | 了解投影的基本原理、图示方法和国家制图标准;会识读简单的机械图样和钣金展开图;了解钣金展开图的基本展开原理会展开图的绘制方法 | 36 |
3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 了解发动机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发动机维护的基础知识,能够拆卸、装配发动机掌握曲柄连杆机构、配气机构、润滑系统、冷却系统等发动机各系统的结构、组成和工作原理;能熟练运用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发动机各系统零部件的技术状态,能排除发动机各系统简易故障 | 108 |
4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 | 了解汽车底盘各系统、总成和部件的结构、功用,掌握底盘维护的基础知识,能够拆-卸、装配汽车底盘各总成掌据汽车传动系统的类型和主要零部件的作用,能正确使用、维护和就车检测自动变速器;能拆卸、装配和检验离合器、变速器、差速器等总成,能排除普通传动系统简易故障 掌握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拆卸、装配和检验汽车悬挂、转向与制动系统各总成部件,掌握 ABs 制动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排除悬挂、能排除转向与制动系统简易故障 | 108 |
5 | 汽车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 掌据电控发动机供油、点火、进排气、控制等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选用汽车检测设备检测发动机控制系统的零部件,能排除发动机控制系统简易故障 | 108 |
6 |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与维修 | 掌握蓄电池、发电机、起动机等汽车电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掌握汽车照明、仪表、中控门锁、天窗、喇叭、雨刮器、安全气囊等系统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正确运用汽车电路图、维修手册,能正确使用汽车电气设备维修基本具、设备拆卸、检查、装配车身电气设备各总成部件,能排除汽车车身电气设备常见故障 | 108 |
7 | 汽车涂装工艺 | 了解汽车制造涂装的工艺过程,初步掌握修补喷涂常用设备的使用与日常维护方法;能够进行基本的汽车修补涂装作业,掌握打磨、原子灰刮涂、喷涂设备使用和维护等基本操作技能。 | 72 |
8 | 汽车机械基础 | 了解力学的基本知识;掌握力的性质、力系的简化和平衡条件;能够进行杆件刚度、强度和稳定性的简单计算;了解材料力学试验的知识和技能;能够对本专业操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进行受力分析;了解机械传动原理、液压和气动原理,会正确使用本专业机械、液压与气动设备;掌握机械零件几何精度的国家标准及公差与配合的概念。 | 36 |
9 | 企业专业车系培训 | 现代学徒制合作企业对试点班学生进行专一车系的专业培训 | 72 |
10 | 汽车钣金工艺 | 掌握汽车常用钣金件的放样、成行、矫正、焊接、修理等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能依照规范使用钣金工具和设备;具备手工成行的基本技能,初步掌握气体保护焊、电阻电焊、钎焊的基本技能。 | 72 |
11 | 汽车美容 | 掌握简单的汽车装饰、美容的方法和流程,能够借助工具书阅读简单的车身维修英文技术资料。 | 36 |
2、 专业(技能)方向课
(学生根据自己所选汽车品牌在企业进行学习)
(1) 汽车机修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现代汽车电控发动机和底盘的构造,以及维修与检测设备、维修资料的使用方法等,能初步分析汽车发动机和底盘综合故障,能够诊断与排除电控发动机和底盘的一般故障 | 240 |
2 | 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 | 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汽车自动变速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能对自动变速器的液力变矩器、机械传动系统、液压控制系统、电子控制系统进行维修 | 72 |
(2)汽车电器维修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 掌握汽车的基本原理与性能;掌握汽车检测流程、检测规范,以及常见的检测技术、方法和标准;了解汽车检测站管理的相关知识;能对汽车的动力性能、制动性能、前照灯、尾气、侧滑性能等进行正确的检测,确定汽车技术状况,并依据检测结果给出维修意见 | 96 |
2 | 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 熟练掌握常用汽车专项性能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知道各种汽车检测设备的工作原理,能对各种汽车检测设备进行检査、维护和简単的调试 | 72 |
(3)汽车性能检测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网络控制系统检修 | 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了解汽车网络控制的特点、类型;掌握常用汽车网络 CAN、LIN 等结构和工作原理;能使用专用工具、设备检测 CAN 网络;会排除汽车网络系统简易故障 | 36 |
2 |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 | 在相关课程的基础上,了解燃气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纯电动汽车、液化石油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特点、类型;掌握常见新能源汽车的结构和工作原理;熟悉燃气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检修流程‘能使用专用工具、设备检测燃气汽车、纯电动汽车、混合动力汽车的动力总成 | 36 |
(4) 汽车钣金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车身覆盖件修复 | 掌握汽车车身覆盖件的各种修复方法,能根据车身损伤程度及部位合理制订修复计划;能选用适当的修理工艺对损伤进行规范修复;能够合理选用和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 | 96 |
2 | 车身结构件修复 | 掌握汽车车身结构件的拆卸和焊接操作规范工艺,能够根据车身修理手册对车身结构件进行更换作业;能够根据车身损伤程度及部位使用车身校正设备和工具对损伤进行规范修复;能够合理选用和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 | 96 |
(5) 汽车喷涂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色彩与调色 | 了解色彩学基本知识,掌握汽车修补漆的调色原理、技巧和方法,能够独立完成汽车修补漆的颜色调配;能够合理选用和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 | 96 |
2 | 汽车涂装工艺 | 了解汽车涂装修理工艺流程及施工环境规范,掌握汽车修补涂装工具和设备的结构及工作原理,能够独立完成原子灰的操作;了解涂装相关的国家标准,能用涂装检测仪器对涂膜进行检验;能够合理选用和正确使用各种劳动保护用品 | 96 |
(6)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汽车维修接待实务 | 具备汽车维修接待的基本素质要求;掌握汽车售后服 务接待的基本流程、方法和技巧;能正确预测、分析维修用户的行为;能进行维修合同的签订 | 72 |
2 | 汽车保险与理赔 | 了解保险学的基本理论、汽车保险险种、保险条款、道路交通安全法等基本知识;熟悉汽车査勘定损、理赔 流程;能熟练开展汽车定损、理赔业务 | 72 |
3、专业选修课
(1) 汽车配件及仓库管理。
(2) 汽车内外饰加裝。
(3) 汽车柴油机电控系统检修。
(4) 二手车交易。
(5) 其他。
4、 综合实训
序号 | 课程名称 | 主要教学内容和要求 | 参考学时 |
1 | 钳工实训 | 掌握钳工常用工具、量具和设备的使用方法,能够初步进行测量、划线、据锉、塞切、钻孔、攻螺纹、刮削和装配等钳工操作;了解金属切削加工的方法和设备的使用方法;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与工作作风 | 72 |
2 | 汽车维修中级工考证实训 | 针对汽车维修中级工考证所涉及的实训项目进行强化训练,使学生能够完成凸轮轴、汽油泵和转向机的检修,以及制动器和离合器的调整与检修等考证项目,具备汽车维修中等技能 | 30 |
5、 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最后的实践性教学环节,是对所学知识技能进行的一次综合性实践,是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重要环节。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了解汽车维修企业组织机构、相关岗位的工作内容及汽车维修生产的工作过程,掌握汽车维修生产中常用工具、量具、仪表和设备等的使用方法,进一步熟练操作技能,提高社会认识和社会交往的能力,学习企业在职人员的优秀品质和敬业精神,养成正确的劳动态度,明确自己的社会责任,初步具有上岗工作的能力。
七、教学进程总体安排
(一)基本要求
每学年为 40 周,其中教学时问 36 周(含复习考试)。周学时一般为 46 学时,顶岗实习按每周 30 小时( 1 小时折合 1 学时)安排, 3 年总学时数 4576 学时。课程开设顺序和周学时安排,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调整。
公共基础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 1/3,允许根据行业人才培养的实际需要在规定的范围内适当调整,但必须保证学生修完公共基础课的必修内容和学时。专业技能课学时约占总学时的 2/3,在确保学生实习总量的前提下,可根据实际需要集中或分阶段安排实习时间。
课程设置设选修课,其学时数占总学时的比例应不少于 10%。
(二)教学安排建议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
1 | 2 | 3 | 4 | 5 | 6 | |||||
公共基础课 | 职业道德与法律 | 2 | 72 | √ | √ | √ | √ | |||
语文 | 3 | 248 | √ | √ | √ | √ | ||||
数学 | 3 | 248 | √ | √ | √ | √ | ||||
英语 | 3 | 248 | √ | √ | √ | √ | ||||
计算机应用基础 | 2 | 72 | √ | √ | ||||||
美术 | 2 | 72 | √ | √ | ||||||
体育与健康 | 2 | 72 | √ | √ | √ | √ | ||||
公共艺术(音乐) | 1 | 36 | √ | √ | ||||||
小计 | 16 | 996 | ||||||||
专业技能课 | 专业核心课 | 汽车文化(企业文化) | 2 | 72 | √ | √ | √ | √ | ||
汽车机械基础 | 2 | 36 | √ | √ |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拆装 | 6 | 108 | √ | √ | ||||||
汽车底盘构造与拆装 | 6 | 108 | √ | √ |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时 | 学期 | |||||||
1 | 2 | 3 | 4 | 5 | 6 | ||||||
专业技能课 | 电控发动机构造与维修 | 6 | 108 | √ | √ | ||||||
汽车涂装工艺 | 4 | 72 | √ | √ | |||||||
汽车机械识图 | 2 | 36 | √ | √ | |||||||
汽车钣金工艺 | 4 | 72 | √ | √ | |||||||
汽车车身电气设备检修 | 6 | 108 | √ | √ | |||||||
汽车美容 | 2 | 36 | √ | √ | |||||||
合作企业专业培训 | 2 | 72 | √ | √ | √ | √ | |||||
小计 | 42 | 828 | |||||||||
专业技能方向 | 汽车机修 | 汽车发动机及底盘常见故障的诊断与排除 | 6 | 240 | √ | √ | √ | √ | |||
汽车自动变速器维修 | 2 | 72 | √ | √ | √ | √ | |||||
小计 | 8 | 312 | |||||||||
汽车电器维修 | 汽车控制系统检修 | 2 | 36 | √ | √ | ||||||
新能源汽车结构与检修 | 2 | 36 | √ | √ | |||||||
小计 | 4 | 72 | |||||||||
汽车性能检测 | 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 | 4 | 96 | √ | √ | ||||||
汽车检测设备的使用与维护 | 2 | 72 | √ | √ | |||||||
小计 | 6 | 168 | |||||||||
汽车维修业务接待 | 汽车维修接待业务 | 4 | 96 | √ | √ | √ | √ | ||||
汽车保险与理赔 | 4 | 96 | √ | √ | √ | √ | |||||
小计 | 8 | 192 | |||||||||
汽车钣金 | 车身覆盖件修复 | 4 | 96 | √ | √ | ||||||
车身结构件修复 | 4 | 96 | √ | √ | |||||||
小计 | 8 | 192 | |||||||||
汽车涂装 | 色彩与调色 | 4 | 96 | √ | √ | ||||||
汽车涂装工艺 | 4 | 96 | √ | √ | |||||||
小计 | 8 | 192 | |||||||||
综合实训 | 钳工实训 | 4 | 72 | √ | √ | ||||||
汽车维修中级工考证实训 | 2 | 30 | √ | ||||||||
小计 | 6 | 102 | |||||||||
顶岗实习 | 1000 | √ | √ | ||||||||
专业技能课小计 | 48 | 1230 | |||||||||
合计 | 3580 |
八、实施保障
(一)师资队伍配置要求
1、 专业带头人:1-2 人,中学高级或高级工程师以上水平,有 3 年以上企业实践工作经历和 5 年以上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在行业企业的技术领域一定影响力。具备运用工作过程导向的教学方法进行课程改革的设计的能力;具有主持和组织实训实习条件建设、生产性实训项目的设计与实施,中职特色教材编写、制定教学标准制定、建设教学资源库建设的能力。
2、 专业骨干教师:4-6 人,中学一级或工程师以上水平,有 1 年以上企业实践经历和 3 年以上中等职业教育教学经历。富有创新协作精神,能承担理论与实践教学改革,设计和实施教、学、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主持和参与中职教材编写、教学标准制定、课件、案例、实训实习项目、教学指导、习题题库、学习评价等教学资源的建设。
3、 专职实践教师:4-6 人,中学二级或技师、工程师以上水平,
有 3 年以上企业一线工作经历,具有汽车维修工国家职业技能鉴定考评员资格,具备实践教学能力。能承担生产性实训项目设计开发、实训指导书编写的工作。
(二)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为保障本方案的实施,专业校内实训基地的建筑面积应至少达到 2000 平方米,并按发动机、底盘、电气、性能检测等项目分成若干实训室。各实训的设备应按各课程的要求进行配置,具体要求所下:
1、 《汽车使用与维护》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序号 | 设备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技术要求 | 备注 |
1 | 实训车辆 | 辆 | 5 | 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 | (可以共用) |
2 | 汽车举升器工位 | 个 | 5 | 含压缩气路、工作灯和尾气抽排设备 | (可以共用) |
3 | 工作台 | 台 | 5 | 共用 | |
4 | 拆装专用工具 | 套 | 2 | 与汽车和各总成配套 | (共用) |
5 | 常用工具 | 套 | 10 | 或采用 56 或 120 件套装工具 | (共用) |
6 7 8 | 10 |
| |||
9 | 电解液密度测试仪 | 个 | 5 | (共用) | |
10 | 机油 | 桶 | 10 | ≧3L(按当地环境要求的粘度等级进行配置) | |
11 | 冷却液 | 桶 | 10 | ≧3L | |
12 | GL-3 或 GL-4 齿轮油 | 桶 | 10 | ≧3L | |
13 | ATF | 桶 | 10 | ≧3L(按车型要求的规格进行配置) | |
14 | DOT3或DOT4制动液 | 灌 | 10 | 1L | |
15 | 废品油料回收器 | 只 | 2 | 含漏斗 | (可以共用) |
2、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序号 | 设备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技术要求 | 备注 |
1 | 实训车辆(轿车或小型货车) | 辆 | 5 | 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 | (共用) |
2 | 汽油发动机总成 | 台 | 10 | 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的发动机进行配置 | |
3 | 汽油发动机大修台架 | 台 | 10 | ||
4 | 发动机零部件(汽缸体、活塞连杆组件、曲轴飞轮组件、汽缸盖及配气机构、冷却和润滑系组件) | 套 | 各 2 | ||
5 | 工作台 | 台 | 5 | ||
6 | 拆装专用工具 | 套 | 5 | 与汽车和各总成配套 | (共用) |
7 | 常用工具 | 套 | 10 | 或采用 48 件套装 | |
8 | 工具车 | 台 | 5 | 共用 | |
9 | 零件车 | 台 | 5 | 共用 | |
10 | 磁吸 | 支 | 5 | 共用 | |
11 | 气门弹簧压缩器 | 台 | 10 | ||
12 | 塑料线规 | 套 | 10 | ||
13 | 支架百分表 | 套 | 10 | 精度 0.01mm | (共用) |
14 | 游标卡尺 | 把 | 10 | 精度 0.02mm | (共用) |
15 | 外径千分尺 | 把 | 10 | 规格 0-25-50mm | (共用) |
16 | 弹簧弹力检测仪 | 台 | 5 | ||
17 | 刀形尺 | 把 | 10 | ||
18 | 厚薄规 | 套 | 10 | 共用 | |
19 | 量缸表 | 套 | 10 | 精度 0.01mm | 共用 |
20 | V 形铁 | 个 | 20 | ||
21 | 平规 | 台 | 5 | 放置 V 形铁使用 | |
22 | 连杆校验仪 | 台 | 2 | 共用 | |
23 | 连杆弯曲校正仪 | 台 | 2 | 共用 | |
24 | 活塞环扩张器 | 个 | 10 | ||
25 | 活塞环压缩器 | 个 | 10 | ||
26 | 机油压力测试仪 | 个 | 2 | 共用 | |
27 | 汽缸压缩压力仪 | 套 | 10 | 共用 | |
28 | 汽缸泄漏检测仪 | 套 | 2 | 共用 | |
29 | 发动机综合分析仪 | 台 | 1 | 共用 | |
30 | 扭力扳手 | 把 | 5 | 共用 | |
31 | 油盘 | 只 | 5 |
3、 《汽车传动系统检修》《汽车行驶转向制动系统检修》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序号 | 设备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技术要求 | 备注 |
1 | 实训车辆(轿车或小型货车) | 辆 | 5 | 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 | 部分配置自动变速器、 ABS |
2 | 剪式或二柱汽车举升器工位 | 台 | 5 | 共用 | |
3 | 离合器总成 | 个 | 10 | 周布弹簧式 5 个,膜片式 5 个 | 含从动盘 |
4 | 变速器总成 | 个 | 10 | 2轴5个或3 轴 10 个 | |
5 | 十字轴万向节、球笼式万向节 | 个 | 各 10 | 可以与实训车辆共用 | |
6 | 主减速器、差速器总成 | 个 | 10 | 小型车辆 5 个,大型车辆 5 个 | 不可共用 |
7 | 自动变速器 | 台 | 10 | 后驱式 5 个,前驱式 5 个 | 不可共用 |
8 | 顶起升降设备 | 套 | 5 | 与汽车和各总成配套 | 共用 |
9 | 工作台 | 套 | 5 | ||
10 | 扭力扳手 | 把 | 5 | ||
11 | 常用工具 | 台 | 10 | 或采用 48 或 120 件套装工具 | |
12 | 工具车 | 台 | 5 | ||
13 | 零件车 | 台 | 5 | ||
14 | 磁吸 | 把 | 5 | ||
15 | 内卡钳 | 套 | 10 | ||
16 | 外卡钳 | 套 | 10 | ||
17 | 厚薄规 | 套 | 10 | ||
18 | 支架百分表 | 把 | 10 | 精度 0.01mm | (共用) |
19 | 游标卡尺 | 把 | 10 | 精度 0.02mm | (共用) |
20 | 外径千分尺 | 把 | 10 | 规格 0-25-50mm | (共用) |
21 | V 形铁 | 个 | 20 | ||
22 | 平规 | 台 | 5 | 放置 V 形铁使用,共用 | |
23 | 车载故障诊断仪 | 台 | 5 | 共用 | |
24 | 自动变速器压力测试表 | 套 | 5 | 共用 | |
25 | 空气压缩机 | 台 | 1 | 或配备空压站 | |
26 | 气动扳手 | 个 | 5 | ||
27 | 自动变速器试验台 | 台 | 1 | ||
28 | 整体式驱动桥实训台架 | 台 | 1 | ||
29 | 动力转向器台架 | 套 | 2 | ||
30 | 全主动悬架实训台架 | 台 | 1 | ||
31 | ABS 实训台架 | 台 | 1 | ||
32 | 齿轮齿条式转向器总成 | 个 | 5 | ||
33 | 循环球式转向器总成 | 个 | 5 | ||
34 | 轮胎气压表 | 个 | 5 | 可以共用 | |
35 | 扒胎机 | 台 | 1 | ||
36 | 车轮动平衡机 | 台 | 1 | ||
37 | 四轮定位仪 | 台 | 1 | ||
38 | 二次举升机 | 台 | 1 | 与四轮定位仪配套 | 可以共用 |
39 | 螺旋弹簧压缩机 | 套 | 5 | 减震器拆卸专用工具 | |
40 | 离合器拆装专用工具 | 套 | 5 | ||
41 | 轴承、齿轮拉压器 | 个 | 10 | 轴承拉压器轴承 5 付、齿轮拉压器 5 付 | |
42 | 油盘 | 只 | 5 | 可以共用 |
4、 《汽车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序号 | 设备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技术要求 | 备注 |
1 | 实训车辆(轿车) | 辆 | 5 | 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 | 共用 |
2 | 汽油发动机台架 | 台 | 5 | 可以共用 | |
3 | 汽车举升器 | 位 | 5 | 含压缩气路、工作灯和尾气抽排设备 | 共用 |
4 | 工作台 | 台 | 5 | 共用 | |
5 | 拆装专用工具 | 套 | 2 | 与汽车和各总成配套 | 共用 |
6 | 常用工具 | 套 | 10 | 或采用 48 件套装工具 | |
7 | 工具车 | 台 | 5 | 共用 | |
8 | 电烙铁 | 把 | 10 | 25W | |
9 | 剪刀 | 把 | 10 | ||
10 | 探针 | 个 | 10 | 共用 | |
11 | 数字万用表 | 个 | 10 | 通用 | |
12 | 油压检测表 | 个 | 10 | 共用 | |
13 | 车载故障诊断仪 | 个 | 5 | 与整车或发动机台架配套 | |
14 | 品牌汽车电脑故障检测仪 | 套 | 1 | 使用手提式计算机诊断故障 | 各地视具体车型配置 |
15 | 数字万用表 | 个 | 10 | 共用 | |
16 | 发动机电控系统示教台架 | 个 | 2 | ||
17 | 电控发动机实训台架 | 个 | 1 |
5、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序号 | 设备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技术要求 | 备注 |
1 | 实训车辆(轿车或小型货车) | 辆 | 5 | 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 | 共用 |
2 | 汽车发电机总成 | 台 | 10 | 建议为主流车型的发电机 | |
3 | 汽车起动机总成 | 台 | 10 | 建议为主流车型的起动机 | |
4 | 汽车举升器 | 台 | 5 | 含压缩气路、工作灯和尾气抽排设备 | 共用 |
5 | 数字万用表 | 个 | 5 | 共用月份 | |
6 | 工作台 | 台 | 5 | 共用 | |
7 | 电气线路实训台架 | 台 | 2 | ||
8 | 电气线路示教板 | 台 | 2 | ||
9 | 拆装专用工具 | 套 | 2 | 与汽车和各总成配套 | 共用 |
10 | 常用工具 | 套 | 10 | 可以采用 48 或者 120 件套装工具 | 共用 |
11 | 电烙铁 | 把 | 10 | 25W | |
12 | 剪刀 | 把 | 10 | ||
13 | 工具车 | 台 | 5 | 共用 | |
14 | 零件车 | 台 | 5 | 共用 | |
15 | 磁吸 | 支 | 5 | 共用 | |
16 | 尖嘴钳 | 把 | 10 | 共用 | |
17 | 导线钳 | 把 | 10 | ||
18 | 短接导线 | 根 | 20 | ||
19 | 绕线机 | 台 | 2 | ||
20 | 电路快速接头 | 只 | 200 | ||
21 | 蓄电池 | 只 | 5 | ||
22 | 电解液 | 灌 | 20 | ≧1L | |
23 | 电解液密度测试仪 | 个 | 5 | 共用 |
6、 《汽车性能检测与评价》课程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序号 | 设备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技术要求 | 备注 |
1 | 实训车辆(轿车或小型货车) | 辆 | 5 | 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 | 可以共用 |
2 | 汽车举升机工位 | 位 | 5 | 含压缩气路、工作灯和尾气抽排设备 | 可以共用 |
3 | 工作台 | 台 | 5 | 共用 | |
4 | 拆装常用工具及专用工具 | 套 | 10 | 与汽车和各总成配套 | 共用 |
5 | 工具车 | 台 | 5 | ||
6 | 零件车 | 台 | 5 | ||
7 | 量缸表 | 套 | 10 | 精度 0.01 ㎜ | 共用 |
8 | 磁力探伤仪 | 台 | 5 | ||
9 | 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 | 套 | 1 | ||
10 | 四轮定位仪 | 套 | 1 | 共用 | |
11 | 手持式压力测试仪 | 个 | 10 | 冷却系统检测 | 共用 |
12 | 数字万用表 | 个 | 10 | 共用 | |
13 | 机油压力测试表 | 个 | 10 | 共用 | |
14 | 汽缸压力表 | 套 | 10 | ||
15 | 车载汽车故障诊断仪 | 套 | 5 | 可读取故障码、波形及动态数据流 | 共用 |
16 | 发动机综合分析仪 | 台 | 1 | 共用 | |
17 | 红外线温度检测仪 | 个 | 5 | ||
18 | 大梁校正仪 | 台 | 1 | ||
19 | 自动变速器综合试验台 | 台 | 1 | 共用 | |
20 | 发动机测功机 | 台 | 1 | ||
21 | 轮胎拆装机 | 1 | 共用 | ||
22 | 轮胎动平衡机 | 1 | 共用 | ||
23 | 汽车废气分析仪器 | 台 | 5 | ||
24 | 汽车尾气烟度计 | 台 | 1 | ||
25 | 点火正时枪 | 套 | 5 |
7、 《职业技能鉴定实习》(综合实习 2-4 周)实践教学条件配置要求
序号 | 设备名称 | 单位 | 数量 | 技术要求 | 备注 |
1 | 故障车辆(或发动机实训台架) | 辆 | 5 | 根据本地区主流车型进行配置(含故障自诊断系统) | 可以共用 |
2 | 汽车举升机工位 | 位 | 5 | 含压缩气路、工作灯和尾气抽排设备 | 可以共用 |
3 | 发动机零部件(汽缸体、活塞连杆组件、曲轴飞轮组件、汽缸盖及配气机构、冷却和润滑系组件) | 套 | 各 2 | 可以共用 | |
4 | 工作台 | 台 | 5 | 共用 | |
5 | 拆装常用工具 | 套 | 5 | 共用 | |
6 | 工具车 | 台 | 5 | 共用 | |
7 | 零件车 | 台 | 5 | 共用 | |
8 | 车载汽车故障诊断仪 | 套 | 5 | 可读取故障码、波形及动态数据流 | 共用 |
9 | 数字万用表 | 个 | 10 | 共用 | |
10 | 汽车废气分析仪器 | 台 | 5 | 共用 | |
11 | 汽车尾气烟度计 | 台 | 1 | 共用 | |
12 | 支架百分表 | 套 | 10 | 精度 0.01mm | 共用 |
13 | 游标卡尺 | 把 | 10 | 精度 0.02mm | 共用 |
14 | 外径千分尺 | 把 | 10 | 规格 0-25-50-75mm | 共用 |
15 | 刀形尺 | 把 | 10 | 共用 | |
16 | 厚薄规 | 套 | 10 | 共用 | |
17 | 量缸表 | 套 | 10 | 精度 0.01mm | 共用 |
18 | V 形铁 | 个 | 20 | 共用 | |
19 | 平规 | 台 | 5 | 共用 | |
20 | 连杆校验仪 | 台 | 2 | 共用 | |
21 | 连杆弯曲校正仪 | 台 | 2 | 共用 | |
22 | 前束尺 | 把 | 1 | 共用 | |
23 | 鉴定场地 | ㎡ | 1500 | 鉴定使用场地最低不低于 1500 ㎡ | 可以共用 |
(三)教学资源建设
教学资源建设应重点建设以下内容:
1、 课程教学资源
课程教学资源主要有:
①各课程的教学标准; ②各课程的电子教案;
③各课程的多媒体教学课件,如教学 PPT、教学视频、动画、图片等;
④各课程的助学软件;
⑤各学习情境的生产案例;
⑥各课程的教学引导问题、作业、试题库;
2、 实训教学资源
实训教学资源主要有:
①各实训项目的实训指导书; ②各实训项目的实训工作单;
③工学交替生产实习手册;
④顶岗实习手册;
⑤各实训台架的操作手册;
⑥各种实训用车、实训用总成件的维修手册、技术标准;
⑦各种维修资料光盘。
3、 教学辅助资源
①各著名汽车企业的培训教材
②各著名汽车品牌的产品宣传资料
③各品牌汽车的使用手册
④各种汽车维修专业杂志
⑤各种汽车专业教学参考书
(四)教学方法
教学模式改革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关键。在课程体系改革中,采取学科体系课程和行动体系课程相结合的方式。考虑到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定位,公共必修课和部分专业基础课程仍保持学科体系课程结构,核心专业课程采取行动体系的课程结构,并采用传统教学和学习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方式。。
1、 “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式改革
根据培养目标要求,本专业的核心专业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改革以“基于工作过程”为指导思想,实施行动导向的教学方法,使教学过程在职业行动及多样性的思维操作中完成,学生在学习中通过多次完成自主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和评估的完整工作过程;使学生获得在未来的职业活动中,针对工作任务进行独立地计划、实施和评价的能力。
2、 学习领域课程的建设
学习领域的课程强调通过学生的具体行动来学习,可以把职业道德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敬业精神和责任意识培养、遵纪守法意识培养等价值观的教育,融合在专业教育中,是国外发达国家在职业教育中普遍采用的教学方法。在借鉴这种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外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主要应用在中等职业教育层次,而我们的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人才。通过 3 年的改革实践,我们根据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的目标定位,创立了学科体系和职业行动体系相结合的课程体系,即可使学科体系课程能以其系统性和完整性在培养以逻辑分析能力为主的策略性能力的过程中发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同时也使职业行动体系课程(如学习领域课程)能以其通过具体行动来学习的方式成为工学结合和职业综合素质教育的有效载体,开创了一种适合国情的、具有中国中等职业教育类型和层次特色的课程体系。
本培养方案制定的新的学习领域课程体系与旧的模块式课程体系
中的专业课程相互关系对比关系如下表所示:
学习领域课程体系 | 与旧的课程体系的关系 | 课程改革方式 | |
专业必修课 | 汽车机械基础 | 汽车机械基础 | 以传统课程内容为基础,实施传统教学与“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 汽车电工电子基础 | ||
汽车使用及维护 | 无 | 按典型工作任务开发、重组课程内容,实施传统教学与“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
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 | 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检修 | ||
发动机电控系统检修 | |||
汽车传动系统检修 | 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典型电控系统检修 | ||
汽车行驶、转向与制动系统检修 | |||
汽车底盘控制系统检修 | |||
汽车电气系统检修 | 汽车电气设备构造与维修 | ||
汽车性能分析与检测 | 汽车性能检测与诊断 | 以传统课程内容为基础,实施传统教学与“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改革 | |
专业方向限选课程 | 汽车网络与信息系统检修 | 汽车网络与信息系统检修 | 典型工作任务开发、重组课程内容,实施传统教学与“行动导向”的学习情境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
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检修 | 汽车舒适与安全系统检修 | ||
集中实践 | 汽车及其系统维护生产性实训 | 无 | 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实现工学交替 |
汽车发动机机械系统检修生产性实训 | |||
汽车底盘机械系统检修生产性实训 | |||
汽车电气与电控系统检修生产性实训 | |||
汽车驾驶实习 | 汽车驾驶实习 | 不变 | |
职业技能鉴定实习 | 无 | 按职业技能鉴定要求重新开发 | |
顶岗实习与毕业实践 | 毕业实习 | 顶岗实习 |
3、 大专业、小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
本专业继续采取大专业、小专门化方向的课程结构,通过专业核心课程的教学,完成本专业所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所需的基本专业能力培养;同时,通过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向性课程、选修课程等组成的专业拓展课程,以完成不同的专业方向所需的特殊专业能力培养。
4、 顶岗实习安排
本专业的顶岗实习分为二个阶段,第 1 阶段安排在第 2 学年,共 16 周,以 4 周为 1 个周期,采取 4 周在学校学习、4 周在企业实习的工学交替的方式进行。第 2 阶段安排在第 3 学年的下半学期,共 16 周,以毕业顶岗实习的方式连续进行。具体见下表:
顶岗实习阶段 | 课程名称 | 课程性质 |
第 1 阶段 (第 3、4 学期) | 工学交替生产实习 1 | 体验性和技术应用性顶岗实习,属于主要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纳入必修课管理 |
工学交替生产实习 2 | ||
第 2 阶段 (第 6 学期) | 毕业顶岗实习 | 预/就业顶岗实习,属于主要职业技能训练课程,纳入必修课管理 |
工学交替安排在第 2 学年,学生在已经完成部分专业理论课和专业技能实训的基础上,采取到企业进行生产性实训和校内学习交替安排的方式进行教学,以实现工学交替。学生在企业中不但要参加企业生产,还要根据专业课程的进度和实训计划的要求,在企业的指导师傅安排下,完成指定的工作任务。这种工学交替安排可以让学生较早接触汽车维修企业生产实际,让学生在企业的真实生产环境下完成指定的实训项目,提高实训效果,进而提高理论学习的目的性和主动性。同时又让学生可以较早地了解将来就业的汽车行业的现状,提早对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作出规划,有目的的选择方向性课程。
在工学交替的企业安排上,要选择有一定规模和技术水平的深层次合作企业,根据企业的生产规模,每个企业安排 5 个左右的学生,按照学生自愿、企业选人、学校统筹安排相结合的方式安排学生。在整个学年中,学生和实训的企业相对固定。在组织形式上,采取 2 个班轮换交替的方式,即 1 个班下企业生产实训,另 1 个班在学校学习,
1 个月 1 个轮回。在时间上通过调整假期,形成从 4 月至 11 月连续 8 个月的企业实训轮回。对企业而言,形成了 8 个月不间断的学生实训期。
交替安排方式见下表:
学年 | 第 2 学年 | |||||||||||
月份 | 8 月 | 9 月 | 10 月 | 11 月 | 12 月 | 1 月 | 2 月 | 3 月 | 4 月 | 5 月 | 6 月 | 7 月 |
1 班 | 放假 | 工学交替生产实习 1 | 校内学习、实训 | 放假 | 工学交替生产实习 2 | 校内学习、实训 | 校内学习、实训 | 放假 | ||||
2 班 | 放假 | 校内学习、实训 | 工学交替生产实习 1 | 放假 | 校内学习、实训 | 工学交替生产实习 2 | 校内学习、实训 | 放假 |
第 2 个阶段安排在毕业前的最后一个学期,采取和推荐就业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于已经和企业达成就业协议的学生,可在该企业顶岗实习,没有和企业达成就业协议的学生,统一安排到校外实训基地进行顶岗实习,此阶段时间在 14 周以上。在上述两个顶岗实习过程中,学生都要根据实习计划完成与专业课程相关的生产任务,按要求撰写实习日记和实习总结。毕业前的顶岗实习过程中还要完成毕业论文的选题和撰写任务。
5、订单教学安排
积极与企业合作,根据用人单位需求,开设定向班。定向班的组建和教学原则上从第 2 学年开始,采取企业提出年度用人需求,签订定向班培养协议,学生自愿报名参加,企业参与选择确定学生的方式组建定向班,主要利用课余时间以选修课的形式学习定向班课程,在第 3 学年上半年参加由企业和学校共同组织的考核,通过后即获得企业技术等级书,毕业实习期间全部到定向企业顶岗实习,毕业后进入定向企业工作。
(五)学习评价
为使教学评价体系能体现中等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型”人才的特点,并与行动导向的教学改革相适应,达到激励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目的。本专业从 2018 年下半年开始,确定了实施终结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相结合的教学评价体系,并制定了逐步加大过程性评价的改革方针,规定了在专业核心课程中,过程性评价所占比例应不小于终结性评价的原则。
教学评价改革的重点是过程性评价的实施,许多教师都根据各自课程的不同特点,制定了不同的过程评价方式和标准。主要有: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包括学习纪律,学习主动性,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况,考核学生对学习资料的收集情况,考核学生在实训过程中完成工作任务的情况、实训工单的填写情况,此外,学生的自我评价、工作小组中的相互评价,课内实训考核,平时测验的情况等,都作为过程评价的要素。
为了让过程评价能更好地发挥激励和促进作用,采取了绝对评价和相对评价相结合、基础评价和特长评价相结合和多元评价方式,淡化横向评价和分数的作用,加大对学生个体的纵向比较和评定,注重对学习进步和成长的评价,可使学生能看到自己学习的进步,不断获得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和进取心。
(六)质量管理
本专业执行学院的教学质量管理规定,在学校教学校长、教务处、教学督导办公室的统一领导和监督下开展教学工作,以保障教学质量。
九、毕业要求
(一)职业资格(技能)证书要求
学生三年学习期间需考取:
1、 计算机中级证
2、 汽车修理中级工证
(二)毕业证书要求
为使学习考核和评价标准更加符合职业教育的类型特色,确定了将学生能否胜任职业岗位工作要求从而顺利就业作为学习合格的标准。在考核方式上,逐步从考核学生“学到了什么”,转变为考核学生“会做了什么”,以学生是否完成了学习性工作任务作为学习是否合格的基本标准,以所完成工作任务的质量作为学习成绩等级评价的依据,并将学习过程中的职业素质表现作为评价的重要内容。各科成绩合格后颁发普通中专毕业证
制定本方案的依据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精神,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岗位适应能力的培养,加大了实践环节的教学时数(一般为总课时的 50%——60%);根据汽车技术的发展和岗位能力的需要,进行优化课程设置,机电并重,使学生毕业后经过校企合作企业实践即可承担汽车的检测、维修和技术管理等工作,满足学生职业规划发展的需要。
教研组:镇平工艺美术中等职业学校汽修教研组
产品展示